(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王安3,王耀升1,2,秦学业2,陈树民1,2
,显示了找铜银矿的较好前景。近年在沙沟银铅矿区勘查时发现,由浅至深银铅锌矿脉中Mo含量逐渐增多,甚至发现钼矿脉,预示着下伏钼矿体和斑岩体的存在,深部具有寻找斑岩型钼多金属矿的潜力。在铁炉坪银铅矿体的下部发现了较好的找矿线索和金矿化异常。这些情况说明,在寨凹隐伏岩体区Ⅰ区的深部形成斑岩型钼钨铜矿的可能性很大。在旧县-花山隐伏岩体区Ⅴ区及其附近,分布众多的中、大型金、钼矿床,金矿以构造蚀变岩型和爆破角砾岩型为主,钼矿为斑岩型和脉型。实际上,爆破角砾岩型金矿应该属于斑岩系列,该区段成矿类型应以斑岩型为主。该区成矿规律与寨凹隐伏岩体区Ⅰ区相比有一共同点,即铜矿化较发育。铜矿体主要分布在金矿富矿体中,此种情况金矿体即是铜矿体,Cu品位一般1%~5%。如铜洞沟金矿2号脉,公峪金矿118号脉局部地段,祁雨沟金矿J2、J4爆破角砾岩筒等均属于此种情况,其中J2爆破角砾岩筒曾作为铜矿勘查。J4爆破角砾岩筒已勘查为大型金矿,成矿元素垂直分带特征为:在矿体部位出现Au、Cu、Bi组合,在矿体下部出现Mo、Sn(Co)组合,矿体上部出现Mo、Ag、Pb组合,浅部出现Mn、Zn组合。高温元素W、Sn、Mo、Bi含量岩筒中下部高于上部,而低温元素Pb、Ag含量岩筒上部高于中下部,显示了由深部至浅部,高至中低温成矿元素的分带特征,预示深部有形成斑岩型钼金铜矿床的潜力。4.2 立体成矿模型根据隐伏岩体侵入模型和区域矿产分布规律,综合分析可以建立熊耳山地区深部成矿模型(图5)。深部成矿模型重点突出了立体概念,斑岩型矿床、隐爆角砾岩型矿床和浅成低温热液脉型矿床为统一的构造-岩浆-流体活动所形成,具有明显的分带性。斑岩型钼钨铜矿和斑岩型钼(金)矿位于成矿空域的低位域,爆破角砾岩筒型金矿位于其上部;构造蚀变岩型和石英脉型金矿由岩浆侵入接触交代作用形成,为远接触带热液型金矿;浅成低温热液银铅锌矿位于成矿空域的高位域及外围。对于寨凹隐伏岩体区(图5-a),成矿模型表现为由浅至深由中低温元素矿床到高温元素矿床的过渡模型。地表及浅部以银铅锌矿床为主,构造蚀变岩型和石英脉型金矿较少分布(只有康山金矿和蒿坪沟银金矿),深部有寻找大型金矿的潜力,斑岩型钼钨铜矿位于成矿空域的最下部,根据隐伏岩体侵入模型,深部找矿潜力巨大。
图5 熊耳山地区成矿模型
a—熊耳山西段(寨凹隐伏岩体区);b—熊耳山东段(旧县-花山隐伏岩体区);1—中生代花岗岩;2—中生代斑岩体;3—爆破角砾岩体;4—斑岩型钼钨铜、钼金铜矿;5—斑岩型钼(金)矿;6—脉型银铅锌矿;7—脉型金矿
对于旧县-花山隐伏岩体区(图5-b),由于隐伏岩体侵入位置较高,地表及浅部以斑岩型钼(金)矿、爆破角砾岩筒型金矿和远接触带热液型金矿为主,位于成矿空域高位域的浅成低温热液型银铅锌矿已被剥蚀。斑岩型钼金铜矿位于成矿空域的最下部,根据该区出露、隐伏岩体控矿特征,推测深部找矿潜力很大。对于铁炉坪-花山隐伏岩体区,由于深度较大,在构造有利部位有可能形成中低温银铅锌矿和远接触带热液型金矿。成矿模型中的金矿在熊耳山全区普遍发育,但熊耳山西段还未发现较多的金矿。在寨凹隐伏岩体区南部有康山大型金矿,在蒿坪沟银金矿区,发现了一些以金为主的矿脉,深部找金前景可观,受隐伏岩体顶上带和岩钟控制的远接触带热液型金矿具有较大找矿潜力。金矿成矿可以产于斑岩体(包括爆破角砾岩体)内,形成斑岩型金多金属矿,也可远离斑岩体产于围岩或断裂构造带内,形成构造蚀变岩型、石英脉型,甚至矽卡岩(化)型金矿。5 结论(1)利用区域重磁数据处理资料经过必要的定量计算,可以大致确定隐伏岩体侵入模型,结合地质成矿条件和区域矿产分布规律进行深部成矿预测,为深部找矿工作规划提供基础资料和技术支撑。本次共圈定3个隐伏岩体分布区,最有找矿潜力的是寨凹隐伏岩体区和旧县-花山隐伏岩体区。(2)寨凹隐伏岩体区深部具有寻找斑岩型钼钨铜矿的潜力。根据现有地物化资料的综合分析,选用勘探深度大、反映灵敏度高的物探方法,确定隐伏斑岩体赋存位置,进而达到找矿的目的。在碾盘沟—李家沟一带,地表铜矿脉品位很高,该区段是隐伏岩体侵入中心,又是化探高温元素异常分布区,深部形成斑岩型高温元素矿床的可能性很大。脉型金银铅锌矿仍有较大找矿潜力。(3)旧县-花山隐伏岩体区深部具有寻找斑岩型钼金铜矿的潜力。通过试验研究,采用大比例尺物探方法,确定祁雨沟J4等爆破角砾岩筒深部斑岩体赋存位置,研究主要成矿区段和前河、上宫等大型金矿区深部隐伏岩体赋存情况,寻找大型金矿区深部斑岩型钼金铜矿。(4)选择有效的物探方法,研究马超营断裂及其附近深部构造控岩控矿特征,寻找康山、红庄、前河等大型金矿区深部斑岩体赋存位置,寻找斑岩型高温元素矿床。在红庄大型金矿区深部,已经找到石窑沟小花岗斑岩体,并已勘查为大型斑岩型钼矿。致谢:成文过程中河南省有色金属地质矿产局郭保健博士提出建设性意见,审稿专家提出了宝贵的修改意见,在此一并表示诚挚的感谢。X 关闭
Copyright © 2015-2022 南非变频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2005074号-13 联系邮箱:58 55 97 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