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快讯 >
崂山、浮山所、太平山……探索青岛地名的由来|天天短讯
2023-05-06 12:54:37    来源 :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文|刘宜庆


(相关资料图)

《道德经》曰:“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地名文化源远流长,不仅是生活的标识、交通的导引,更是地理、历史和人文的三维空间,一个小小的地名蕴含辽阔无垠的文化空间。青岛的特色是东方大陆的出海口、重要的港口城市,那么,崂山、浮山所、太平山、唐岛这些地名是怎么来的?探索青岛的地名为了解当地文化、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莱西”这个地名是怎么来的

早在七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东夷族先民就以劳动和智慧,创造了青岛地区最早的人类文明,留下了丰富的文物,沉睡于大地之中。青岛先民遗留的文明遗址,不断被考古学家发现。这些历史文物遗址,既有记录原始社会的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遗址,又有以平度东岳石村命名的“岳石文化”遗址。

琅琊台风景区

1930年,著名考古学家李济主持章丘城子崖遗址的第一次大规模发掘,取得了重大成果——发现了龙山文化,随后在青岛发现的龙山文化遗址就有多处。

城子龙山文化遗址,位于城阳区城阳镇城子村东北100米处的高台地上。遗址东西长200米、南北宽100米,西面与北面均为断崖,高约2.5米,有1米左右厚的灰褐色文化层,断断续续地暴露在表面,内含文化遗物比较丰富。根据考古学家考察确认,这是一处龙山文化类型的文化遗址,距今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为研究青岛的原始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城阳、城子的来源,源自古代的不其城。据著名学者王献唐先生考证,原始社会末期,在不其山(今铁骑山)周围生活着“不族”和“其族”,山以二族得名。不其城位于不其山西15公里,胶州湾东岸3.5公里。一座土城扎根在城阳大地,人类文明和悠久的历史,使得城阳和城子具有厚重的文化内涵。

如今,青岛市境内文化遗址灿若星辰、竞相辉映。再比如,胶州三里河,就属于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的综合文化遗址。

在胶东半岛,与“莱”字有关的地名有很多。“莱西”这个地名是怎么来的?莱州、莱阳、蓬莱、莱西,胶莱盆地、莱州湾、胶莱河……这些带“莱”字的地名,与古代的莱子国有很大关系。胶东半岛不少地区商朝为莱侯国,西周时为莱子国,莱西属莱夷地、莱子国。

莱西市博物馆藏西汉大木偶

在齐鲁大地蜿蜒起伏的齐长城,田单大摆火牛阵的即墨故城,气壮山河的即墨田横岛,秦始皇三次东巡的琅琊台,享誉海内外的平度天柱山魏碑,这些地名与历史事件或历史遗迹相结合,承载了厚重的历史。深挖地名文化内涵,书写在大地上的历史就会清晰呈现。

公元前567年,齐灵公灭莱之后在此建城,成为齐国的下都。因城西临墨水河,故名即墨城。又因为春秋大夫朱毛居住于此,也称朱毛城。城内由大十字口、东小十字口、南小十字口和棋盘式街巷组成。因其地处山脚下,有“十口为古、出门见山”之说,得名“古岘镇”,今属平度。秦汉时期,古岘即墨城,是胶东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西汉时,胶东国康王刘寄建都于即墨城,因此又叫康王城。古岘镇够“古”,一个地名见证了诸多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莱西市日庄镇岱墅村东100米,在一处叫作“点将台”的高地上,考古学家清理出两座西汉木椁墓。1978年,身高1.93米的莱西大木偶走出墓穴,一跃成为莱西市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莱西是木偶戏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岱墅村因出土大木偶和西汉古墓群而出名。

崂山在不同时期有不同名称

历史地理学家谭其骧曾将地名比作人类历史的活化石,用地名可以标注文化。而文化是靠着历史层层累积的,秦时的琅琊港、宋代的板桥镇、清代的金家口港,吞吐着历史的云烟。从历史上来看,青岛的特色是东方大陆的出海口、重要的港口城市,海洋文明的胎记,伴随着青岛的成长。

海上仙山崂山绵延,是青岛的一大文脉。追溯其名称之演变,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名称。崂山本名应为“劳”或“崂”,逊清遗老劳乃宣来到青岛,认为“劳山”就是自己的祖地和归宿,因此深爱崂山,劳乃宣虽然高龄,还多次拄着拐杖上崂山。汉代称崂山为“不其”,晋及南北朝称“牢”,唐代有“大劳”“小劳”之分和“辅唐山”之称,明清两代以“劳”“崂”为主,“牢”“鳌”兼而用之,到了近代才专用“崂”字。

胶州湾是青岛市的发源地。自然条件优越。胶州湾东部以崂山山脉作依托,南部和西南部有小珠山为屏障,西北部和大沽河下游平原连接,只有东南部有一口和黄海相通,形成了一个半封闭的自然港湾。

胶州湾畔风物俱美,大概因为有河流注入之故。看地图就会发现,那些蓝色的水系在大地上流淌,奔腾入海。注入胶州湾的河流有漕汶河、岛耳河、洋河、南胶莱河、大沽河、桃源河、洪江河、石桥河、墨水河、白沙河、李村河、海泊河等十余条河流。大沽河、白沙河等在河口区,造成较宽阔的河口三角洲、潮坪等地貌单元,再加上湿地,组成了胶州湾畔丰富多样的地理风貌,呈现多元的生态区域。

青岛和“小青岛”

青岛这一地名源自青岛近海的两座小岛,一座是位于前海青岛湾内的“青岛”,一座是位于即墨田横岛群的“青岛”。

1579年版《即墨县志》中记有“青岛”两处,一处未注明具体地理方位,另一处记“青岛,在县东一百里”。后者当指“县东”即墨田横岛群里的“青岛”(胶州湾的“青岛”位于“县南”)。同版《即墨县志》收录即墨知县许铤《地方事宜议·海防》一文,记有:“本县东南滨海,即中国东界,望之了无津涯,唯岛屿罗峙其间。岛之可人居者,曰青,曰福,曰管,曰白马、香花,曰田横、颜武……”此处的“青”当指“县东南滨海”“中国东界”的田横岛群“可人居”的“青岛”。此为“青岛”之名最早载于文献,此“青岛”有耕田、水井、树木(望之青翠),的确适宜人类生活居住。

小青岛灯塔是青岛的标志性景点之一

两个“青岛”,位于即墨县南的“青岛”后来居上。到了晚清,这个“青岛”虽小,却频频出现在海内外的视野中。青岛湾中的“小青岛”,是青岛之根脉,海湾,口岸,村庄乃至整个市区,由此得名。清同治年间天后宫《募建戏楼碑记》记载:“窃闻青岛开创以来,百有余年矣。迄今旅客商人,云集而至。”碑文中的“青岛”,已不再指一个岛、一个村、一座山和一个海口,而是这一地区的总称。

德国占领青岛后,与清廷签订《胶澳租借条约》,胶澳是胶州湾的别称,古称少海、幼海。1899年德皇威廉二世将胶澳租借地内的新市区定名为青岛。1922年民国政府收回胶澳主权后,颁布《胶澳商埠暂行章程》,设立胶澳商埠,辖域与胶澳租借地一致;商埠内设市,“市定名为青岛市,以青岛市街、台东镇及台西镇之界址为区域。”这是以法令的形式命名的中国第一个市,却因当时政局混乱未能实施。

1929年青岛特别市设立时,青岛湾中“青岛”因与市名重名,遂改称为“小青岛”。1984年海岛普查时,位于即墨田横岛群的“青岛”“小青岛”,又因与青岛湾内的“小青岛”重名,改称“三平岛”。

地名强化了青岛宜居之城特点

青岛有很多地方闻名遐迩,这与丰饶的物产相得益彰。比如青岛啤酒,崂山绿茶,王哥庄大馒头,会场螃蟹,青山、黄山的海蜇,沙子口鲅鱼和金钩海米,红岛蛤蜊,流亭猪蹄,郑庄脂渣,胶南海青镇的西施舌……经济活动是人口创造的,特产也是历史的积淀。近代青岛的发展,离不开外来人口,而外来人口聚居,促进了城市工商业的发展。码头工人聚居大港小港附近,纺织工人和铁路工人聚居四方。而“卯子工”(临时工、搬运工)多为青岛周边地区的外来务工者,聚居在海泊河两岸,形成太平镇、太平村……

相传唐王李世民率军东征,在青岛境内留下诸多与唐王东征有关的地名。胶州市胶东街道大店村,初为李世民赐名“存军店”,村里有两棵1000多年的银杏树,传说是李世民东征时种植的。唐王东征经过流亭杨埠寨时,在此停歇补充给养,故名“养补寨”,后演化为今名。西海岸新区的唐岛颇有名气,传说唐王李世民率水军东征,驻军该岛,故名唐岛。唐岛湾公园已经成为黄岛的一个文化地标。

即墨区移风店镇源于金代屯兵,称移风寨,是金人占领此地后,为强化治安、移风易俗而命名,亦为明清时较大的市集,开有旅店,后演变为移风店。

宋金海战是中国古代史上最大的海战,也是火器应用后的第一次大规模海战。南宋李宝率水军在陈家岛以少胜多,载入史册。陈家岛位于唐岛附近,现在已经消失了,但这个带有军事色彩的地名,目前依然存在。

青岛境内的鳌山卫、灵山卫、浮山所、雄崖所、即墨营(营上),是明代卫所制度的产物,也是海防要地。台东镇、台西镇等地名,也是因烽火台而得名。

大沽河入海口

1922年民国政府收回青岛主权后,更改了很多地名。表达长治久安、繁荣昌盛的愿望,地方命名时,多赋予祥瑞、祈福、纳吉、平安之意。于是,青岛就有了太平山、太平湾、太平角。

惜福镇古称“歇佛寺”,古时即墨县内有若干佛寺,所造石佛大多在崂山打造,载佛马车外运时大多在此寺庙歇息,故称“歇佛寺”。1934年,“歇佛寺”被改名为“惜福镇”,是为了取“惜福”二字的吉祥寓意。

青岛的很多地名在历史中变动、易名,主要是把不大好听的地名改为美好希冀、幸福和谐的名字。青岛是一座宜居之城,很多地名强化了这一特点。比如,会前改名汇泉,阴岛改名为红岛,大窑沟改名大雅沟(梁实秋的文章有记录),大窑村改名大尧村,小窑村改名逍遥村。

青岛地名命名的规律和特点,比如以宗族姓氏命名村庄,以历史古迹或人文地理实体命名地名,不一一赘述。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X 关闭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15-2022 南非变频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2005074号-13   联系邮箱:58 55 97 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