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点击上方名片,关注我们吧!
图片:来源网络 作者:哲学君 七七01
不懂感恩,怨恨父母最近,网上有则视频刷屏了,很多人直呼愤怒。 一名男孩在马路上按住自己的妈妈,一边哭一边用脚踢打妈妈。 路边有保安看不下去,想要过去制止,没想到男孩态度嚣张对着保安大吼。 这条新闻下面看到一条评论点赞很高: “这孩子再不管教就废了,指望他将来赡养父母,爱护妻子都是不可能了。”的确,一个对自己的父母当街殴打的孩子,长大后又怎会有仁慈之心。 就像作家亚米契斯曾说的那样: 一个人如果使自己的母亲伤心,无论他的地位多么显赫,无论他多么有名,他都是一个卑劣的人。 不禁想起那个砍死母亲的12岁少年,因为抽烟被母亲教育便心生怨恨,随后在争执中杀害了自己的亲生母亲。 最让人心寒的是他被抓后说的那句话:“我杀的又不是别人,杀的是我妈。” 不懂感恩的孩子,把父母的爱当作理所当然,把教育当作仇恨,把血缘关系当作可以肆意伤害的理由。有句话说的很对:教会孩子爱比教会他成绩优秀更重要。 别让孩子在溺爱中丢掉做人的良知,别让爱成为伤害的筹码,别让教育在悔恨中“姗姗来迟”。02不守规矩,做事没底线
刘墉曾提到一个颇为深刻的道理: “你不舍得给孩子立规矩,就会有人给孩子长教训。” 没有规矩的家庭,是罪恶的源头。 不守规矩的孩子,是灾难的开始。 前段时间,上海迪士尼乐园,一个孩子趁着“维尼熊”在和游客互动,冲过人群对着扮演维尼熊的人偶一阵猛锤。 工作人员看到后立即跑过去制止,可孩子的家长却辩解道: “道具服又不会打坏,干嘛非得为难孩子。” 而游乐园里一般都有明确规定,游客不能攻击人偶,因为那套服装很重,重击下很有可能造成人偶服中的员工受伤。 工作人员想继续沟通时,孩子的家长再次回怼:“都道歉了你还想怎样。” 每当孩子犯错时,总能听到这样的解释:“他还只是个孩子。” 父母的溺爱,给了孩子不断试探的底气,从犯错逐步走向犯罪。 父母的放纵,让孩子看不到做人做事的边界,一步步坠入深渊。 无规矩不成方圆,不被规矩约束的孩子,就像是手中时刻握着一把刀,而这把刀,终有一天也会伤到父母。懂规矩,是孩子不可或缺的一堂课,守规矩,是人一生的修行。03自私自利,一味索取
知乎上有个话题:你遇到过最可怕的人是什么样的? 有个高赞回答写道: “将自私刻进骨子里的人,他们的一生中,没有真情可言,只有利益大小。” 曾经听到过这样一个故事: 幼儿时,他去邻居家玩,走的时候非要带走邻居小孩的玩具,如果不给,就对邻居小孩大打出手。 青年时,考试想要抄同学的答案,但是同学不同意,于是他一怒之下撕烂了同学的答题卡。 成家后,他想要卖掉父母的房子做投资,父母不愿,于是他立即翻脸,与亲生父母反目成仇。 仔细想想,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太多,小时候谋小利,长大后眼里只剩利益。 这类人看似一生顺风顺水,但其实都是靠伤害他人得到的幸福。 想要的必须得到,得不到的就毁掉,自私就像一颗种子埋在心间,在不知不觉中变成毒瘤。究其根本,大多都是无私的爱失了分寸,才让孩子越来越冷漠自私。 很认同《特别狠心特别爱》中的一段话: “中国父母给与孩子的爱,不是太少,而是太多了。 不忍心他们从小体验生活的艰难,也不懂得适当时机向他们索要,因此最终导致子女们一辈子艰难,一辈子向父母索要。” 让孩子的生命中住进阳光,心中才会更富有。04 不懂担当,缺乏责任心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在书里写道: “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由小及大,从孩童到成年,你想让孩子拥有怎样的人生,就让他收获怎样的成长。 不久前,一名29岁的男子状告父母“不养之罪”遭到全网热议。 男子虽然已经接近而立之年,但是他既不成家,也不工作,即便找了工作干不了2天就觉得太累直接辞职了。 他不想靠着自己的能力赚钱,而是想要一辈子啃老。 在他的认知里,只要父母把他生下来,就算是自己没出息,父母也应负责到底。 并且认为,反正父亲的收入比自己高,自己又没有能力,父母为何不能养自己? 已然29岁的他,每天只会躺在床上玩手机、睡觉,家里的大小事毫不关心。 啃老啃的心安理得,所谓“混吃等死”,大抵正是如此。 谈及儿子变成如今这样,老父亲悔恨道: “小时候,妻子几乎从不让他干活,也不准批评他,现在他肩不能扛、手不能提,都是他母亲惯出来的。” 小时候不学着承担责任,长大后就不会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小时候不吃该吃的苦,一旦离开父母的保护,就会感觉天塌了。 没有担当的人,不仅扛不起千斤重的生活压力,也接不住一丁点的鸡毛蒜皮。播下责任的种子,就能收获肯吃苦的习惯,便能收获韧性强的性格,终能拥有光彩人生。 请告诉孩子:命由己造,福自己求。▽ 有位教育家说: “孩子生下来时是一张白纸,而最终这张纸是否能被描绘成一幅精美的图画,那就完全取决于他们的父母。” 没有天生的“熊孩子”,只有缺失的教育。 若想孩子孝顺,那就不要用溺爱在他的成长之路种下不可挽回的因。 若想孩子优秀,那就不要忘记“做事先做人,做人先立德。”点个“在看”,分享出去,愿所有家庭都能引以为戒,愿世间孩子都能知恩于心、感恩于行,愿天下父母都能被子女温柔以待。
作者:哲学君 来源:哲学人生网(ID:zxrsnet)哲学人生网,数百万人关注的微信大号,反思人生的问题,感悟生活的哲理,追求心灵的自由,享受智慧的快乐。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公众号
让【中国传统文化】温暖你X 关闭
Copyright © 2015-2022 南非变频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2005074号-13 联系邮箱:58 55 97 3@qq.com